资讯> 正文

抗旱保丰收 守护“粮袋子”——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秋粮抗灾保丰收现场推进会见闻

2023-08-15 08:29:38 来源:腾讯网

新甘肃·甘肃经济日报记者 祁玉洁

马铃薯是我省三大粮食作物之一,种植面积和产量占全省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的1/4以上,抓好马铃薯产业,对保障粮食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保秋粮稳产丰收,将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上,8月12日,全省马铃薯产业发展暨秋粮抗灾保丰收现场推进会在民乐县召开,会议交流各地近年来在马铃薯产业发展和抗旱保丰收方面的经验做法,为抗灾夺取秋粮丰收作了安排部署。

科技赋能 稳产增收

秋季,在位于山丹县柳荫村的马铃薯专用型新品种展示示范基地,成片的马铃薯长势喜人,丰收在望。

“今年夏季以来,这里发生了旱情,但是新品种、新栽培技术种植推广,使得马铃薯产量并没有减少。”甘肃农业大学助理研究员撒刚介绍,2010年以来,基地通过引入原始栽培种和野生种中的优良抗性基因,创造了一批抗低温、产量高的新品种,选育了甘农薯7号、甘农薯9号等系列马铃薯新品种,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

撒刚进一步介绍:“基地采用水肥一体化自动补水灌溉系统,每当探头监测到土壤水分少于83%时,系统就会自动分析并及时滴灌,要比之前大水漫灌节水330立方米。”

在民乐县六坝田园综合体马铃薯智能化高效示范基地,满载农药的植保无人机来回穿梭,均匀地喷洒农药,一天能作业2000亩地。

该基地选用大西洋、夏波蒂等品种,全程应用水肥一体化、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配套进口的机械设备,集成实现全程智能机械化耕、种、管、收作业等标准化高效综合配套技术,实现节地、节药、节肥、节水、省工、增产的目标。

近年来,我省坚持向科技要质量、效益,持续不断强化品种更新、技术集成,希森6号、冀张薯12号、陇薯7号、陇薯15号等马铃薯新品种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以脱毒种薯、立式深旋耕、黑膜起垄覆盖、增施有机肥、绿色防控等为核心的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模式在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在新品种及新技术的加持下,我省旱作区、山丹、民乐马铃薯实现节肥30%、节水40%,单产水平平均超过3吨。

龙头挑大梁 护航丰产

“为了助力农民粮食稳产增收,合作社与石泉、凤翔等乡镇的1250户农户签订订单合同,投放马铃薯原种625吨,以高于市场价格收购农户马铃薯1600吨,保障了小农户的溢价收益。组建了农机服务队,以每亩低于市场10元的价格,常年为1000多户农户提供深松旋耕、播种打药、收割采挖等累计作业面积11500亩。”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张巧花在会上发言说。

定西瑞源农产品农民专业合作社通过“以大带小,以强带弱”的抱团发展模式,把“弱、小、散”的8家合作社和1个家庭农场联合起来,抱团发展,组建了农民合作社联合社,将土地流转、基地种植、订单收购、农资代购、技术培训、信息咨询、贮藏销售等纳入服务范围,为农民“一站式”服务。

近年来,我省持续加大对龙头企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力度,为农民秋粮保驾护航。目前,全省已培育壮大马铃薯企业96家,从事马铃薯产业各环节的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2455家,均已达到“有种植基地、有良种供给、有农业机械、有产销订单、有储藏或加工场地”的“五有”标准。我省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基地”“企业+联合社+合作社+农户+基地”等联农带农模式,初步实现了小农户与大市场的有效衔接,构建了稳定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为粮食丰收增产保驾护航。

部门协作 打响秋粮保卫战

今年6月以来,全省降水总体偏少、气温偏高,河西部分地区发生旱情。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坚决打好农业防灾减灾“主动仗”,及时落实各项防控和增产措施,确保秋粮丰收到手,颗粒归仓。

“会宁县充分利用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引洮工程,今年新发展节水滴灌面积10.62万亩,全县保灌面积达到39.23万亩,秋粮生产达到29.42万亩。普遍完成浇水5次,不受旱灾影响。”会宁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齐向辉说。

永昌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张廷龙介绍,今年6月份以来,永昌县遭受近30年以来干旱程度最重、涉及范围最广、持续时间最长、影响程度最大的严重旱情,作物受灾严重。旱情发生后,全县市县财政下拨500万元救灾资金,筹备农药52.58吨,无人机60架,植保服务公司12家,对8个乡镇、16.07万亩玉米、马铃薯受灾地块全覆盖免费进行抗旱救灾飞防作业。抽调60名农技人员分片包抓,调配178台农业机械全力抢收,转化27个驻村工作队为抗旱减灾先锋队,积极动员广大干部、经营主体主动投入战斗,确保农作物能收尽收,有效减少灾情损失。

关键词:

上一篇:雷军今晚召开年度演讲:小米MIX Fold 3、Redmi K60至尊版同台发布

下一篇:最后一页

  • 资讯
  • 业界
  • 行情